现在说起小品和相声,你是不是会想起德云社,还有开心麻花,和大碗娱乐贾玲的那些团队?
而在以前我国的戏剧行业里,曾经有一位加拿大小伙儿“大山”。
他拜了相声巨匠姜昆为师,又被冯巩一语点醒梦中人让他得到了更好的事业发展。
那么就有人好奇了,外国人说流利国语都很难,那他是怎么在语言界发展得那么好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的经历。
1965年,马克·亨利·罗斯韦尔(后改名大山)出生在加拿大,从小他的爷爷就经常和他讲中国的故事还有传统文化,在爷爷的熏陶之下,马克从小对中华文化萌生了十分强烈的兴趣。
那么他的爷爷是谁呢?难道是中国华侨吗?
不是的,在1922年的时候,加拿大的教会和中国签订了一个合作项目,那就是加拿大派遣医生来到中国为老百姓疗伤治病。
马克的爷爷就是当年那批医生中的一员,他来到了当时的河南归德府,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在这里救死扶伤。
在1925年的时候,因为战争原因,马克的爷爷离开了中国回到了加拿大,虽然他只在中国待了短短三年的时间。
但那段日子里他看到了本地村民的风俗习惯,听到了村民口中那些古老的传统文化,感到很有乐趣。
回到加拿大之后,马克的爷爷很想研究中国的风俗文化,但因为种种原因的影响,他一直都没有机会再次踏上中国的国土,也接触不到中华的风俗文化了。
后来,马克出生了,那个时候战争已经结束,爷爷就经常在马克面前提起当初在中国的奇闻异事,这对小时候的马克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马克上了大学之后,看到有一门叫“汉语”的选修课,马克就立刻报了名,还为自己取了一个汉语名字“路世伟”。
后来经过一年的汉语学习,马克确定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于是在大二的时候,他主修了“中国研究”。
马克对汉语的痴迷,让他的老师都要怀疑是不是他的祖上有中国华人,所以马克现在对中国的研究都是为了寻根,但其实根本没有。
马克只是因为爷爷在中国待了三年,然后他们爷俩就共同有了很大的兴趣,马克继承了爷爷的爱好,去追寻传统文化的脚步。
就这样,在马克大三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和北京大学交换学习的机会,他来到了那片土地,近距离接触了中华文化。
但那个时候的马克,汉语说的还不是很流利,他为了能让自己更加融入中国的社交圈子,在北京大学的时候专门跑到国人的餐厅吃饭,而不是继续用英语交流的留学生餐厅。
马克的努力没有白费,在1988年,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组要在各大高校寻找一位登上元旦晚会的喜剧小品演员。
在北京大学这个人才济济的学校之中,马克一位留学生脱颖而出,得到了节目组的青睐,可见,马克的汉语说的有多流利,他对这次机会又有多么的珍惜。
但当时他的中文名字叫做“路世伟”,在节目《夜归》里的角色名字叫做“许秋佳”,两个名字都不是很有辨识度,也并不顺口。
一天,马克在学校餐厅吃饭,突然听到有一个人喊“大山,你快点。”突然马克就决定自己要用“大山”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接地气了。
于是“难忘1998”元旦晚会,大山以一句“玉兰开门呐”,登场就逗笑了全体观众,成为了轰动一时的喜剧新星。
就这样,马克把自己的中文名也改为了“大山”,让所有人都记住他这个喜剧新星。
在元旦晚会首秀之后,大山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从学校毕业之后,大山也成功留在了中国本地,成为了一名喜剧演员。
后面陆续接到了各大电视台和影视剧的邀请,但他却并不没有拘泥于一份“喜剧演员”的工作,他对艺术形式“相声”更感兴趣。
在1990年,春晚的候场区,他遇到了当年春晚的相声演员“姜昆”,侃侃而谈的他和自己的搭档仅仅凭对话就能逗笑一整个观众席。
大山对“相声”这个艺术形式十分感兴趣,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找到姜昆说要跟他学习说相声。
姜昆见到他之后,也吓了一大跳,先听到了大山的声音,他正想这是哪一个刚刚毕业的毛头小子这么大胆直接找到他,但是看到大山的脸庞之后,姜昆惊呆了。
是个外国人?那刚刚一口流利的中文是他说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得清楚吗?能知道那些个包袱里面的含义吗?
还不能姜昆捋清楚自己的思绪,大山就立刻鞠躬拜师,姜昆看到如此诚恳的大山,明白大山是真的很想学习相声。
而且他的语言基础比起很多外国人都是十分的厉害,所以他就冒着风险收下了这个外国徒弟。
但姜昆却并不只是敷衍,他是真的想把这个徒弟教好,所以姜昆并不是草草就完成了大山拜师的仪式。
后来姜昆请来了李金斗,刘伟等自己的朋友,还有很多相声界的人物一同来参加了大山正式的拜师宴,向相声界宣布了这个加拿大小伙儿大山的正式入行。
所以大山很多的相声才艺都是和姜昆的师父也就是丁广泉学习的。
但即便姜昆没有教导大山学习太多的东西,大山也十分尊重这个把自己领进门的师父,说姜昆给他最大的帮助就是教了他如何正确地做一个公众人物。
在跟随姜昆丁广泉学习了三四年之后,大山的进步很大,他在很多次的春晚上都登台演出,小品《一张邮票》,相声《同喜同乐》还有群口相声《五官新说》《四海之内皆兄弟》都是大山的作品。
大山的成就也让姜昆很骄傲,不仅是姜昆,姜昆的师门都认可了大山这个外籍徒弟。
在去到侯宝林大师的家里时,侯宝林曾拍着大山的肩膀,骄傲地向其他人介绍说“这是我的第四代徒弟”。
大山也没有辜负师门对他的期待,后来的他即使不在相声界演出,甚至离开了中国,他也没有忘记姜昆等人对他的教导。
说起大山离开相声界,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冯巩了。
随着大山的事业发展,他在一次演出时也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儿,她就是重庆妹子甘霖,很快他们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孕育了一儿一女。
大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大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断被公开行程,他的儿子女儿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继而因为大山在春晚演出的事情,经常会有一些其他人找到他们的孩子问一堆没用的问题,他们平静的生活受到了打扰。
在纠结之下,大山和妻子甘霖决定,把孩子送回加拿大的生活,于是甘霖就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加拿大。
而大山则是国内和加拿大两边跑,但这时候大山的事业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大山外籍的身份在相声界虽然发展得不错,但随着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命运使然,大山的事业还是走了下坡路。
和妻子孩子分居两地,事业又遇到了瓶颈,大山一时之间不知道何去何从。
这时候冯巩找到大山,做为一个前辈和他说了一句话,“如果你想继续成功下去,就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大山是个听劝的人,他没有再执着于相声演员的职业,而是找回了初心,想起了自己最初的爱好,那就是去继续研究中华文化。
大山离开了相声舞台,做了主持人,而主持的节目自然是有关中华文化的节目。
不仅如此,大山还入驻了短视频平台,视频内容则是把他从其他地方了解到的文化分享出来,他会朗诵诗词,还会以一种幽默的风格分享国内外的文化差异。
偶尔说上一句英文,甚至还会被观众吐槽“一口中国味儿的英语”。
大山还成功地完成了爷爷的遗愿,找到了当初归德圣保罗医院的遗址,寻找到了爷爷当初在中国的痕迹。
大山不论身在何处,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都没有停止,想必他的爷爷看到这样,也会十分欣慰的。
文化不分国籍,无论身在哪里,无论外貌语言,对一种文化的痴迷都不会改变。
在很多人都在用一句“我爱中国”博流量的时候,大山真正做到了热爱中国文化,这才是大山被媒体称作“不是外人的外国人”的真正原因。